大负载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但它们也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,这些难点主要集中在控制精度、机械传动链谐振频率降低、系统响应速度变慢等方面,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和技术手段,如采用双编码器全闭环控制策略、动力学转矩前馈策略以及安全控制策略等,具体分析如下:
1、大负载工业机器人的难点
控制精度问题:传统机器人编码器安装在减速机输入侧,但减速机存在背隙问题,随着臂展的增加,背隙导致的末端点位偏差会放大,从而影响定位精度。
机械传动链谐振频率降低:机器人连杆截面的扭转刚度是固定的,随着臂展的延长,末端的扭转角度增大,降低了整个机械传动链的谐振频率,进而影响到伺服控制的性能和精度。
系统响应速度变慢:实际应用中,大负载机器人随着惯量的增加,系统的固有频率降低,导致响应速度变慢,稳定性变差,超调量变大。
安全防护功能不足:传统机器人通常只有位置控制,缺乏碰撞检测的安全功能,当高负载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碰到人时,可能会造成危险。
2、克服大负载工业机器人难点的方法
采用双编码器全闭环控制策略:在减速机输入和输出侧各安装一个编码器,内环保证动态跟踪,外环实现精准定位,从而解决“爬行”问题并提高定位精度。
应用动力学转矩前馈策略:基于动力学控制功能,预测各个关节应该输出的力矩,通过动力学转矩前馈叠加伺服本身的闭环控制,实现高精度闭环控制,削弱机械谐振频率和惯量匹配问题对控制的影响。
实施安全控制策略:支持输出力矩限制和碰撞检测的功能,在实现位置控制的同时,对机器人的输出力矩进行限制,如果发生碰撞,机器人会迅速停止并往反方向进行反弹,以减少伤害。
优化结构设计:采用高性能的结构设计和先进的伺服技术,提高机器人的工作范围、有效负载和运行性能。
在选择和应用大负载工业机器人时,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以确保最佳的性能和安全性:
- 考虑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和部署要求,选择合适的底座刚度和安装方式。
- 确保机器人具有足够的安全特性,如紧急停止按钮和碰撞检测系统。
- 定期对机器人进行维护和校准,以保证长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。
- 对操作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,确保他们了解如何安全地操作和维护机器人。
大负载工业机器人的技术难点主要在于控制精度、机械传动链谐振频率、系统响应速度以及安全防护功能等方面,通过采用双编码器全闭环控制策略、动力学转矩前馈策略和安全控制策略等先进技术手段,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难点,提高机器人的效率和稳定性,优化结构设计和考虑环境适应性也是提升机器人性能的关键因素。